时节如流,使命在肩;思想在学习中升华,力量在团结中汇聚。一次次学习研读,一次次的引领,一篇篇理论文章,让使命之光照耀在维宁每一个人的身上,夯实每一个维宁人的责任感和荣誉感的思想之基。2025年02月12日下午2点维宁书院第三十八期读书会顺利举行,本期重修共读李柏映老师的《使命与发心》,使我们进一步了解如何用国学智慧解读治企之道;也更明白了要用正确的发心,推动企业的使命,让企业依道而行,奔向成功,同时实现企业家和个人的圆满人生。
1 .使命最终所关注的是人类共同的心愿—幸福
这里谈到的幸福,既包括由企业的生产实践而直接或者间接对于人类生活品质的贡献,又包括企业在有效服务社会后,员工获得的应得报酬,从而实现幸福的生活。幸福是人类一直不变的向往,因为这个美好心愿而诞生了文明,文明的推广运用,又演变出工商业,再细分,具体到各行各业。无论行业如何变化,这些根本的缘起没有变。一家公司如同大海中的一条船,知道人类的大趋势,就知道了自己的航向。沿着这个方向,就能找到使命。
2.发心的重要性
谁都有千般理由,万般困难,关键是你想要什么。想事业有成、人生圆满,都会面临考验和困难,真正有发心的人从来不因为困难而退却。
做事业需要发心,带团队需要发心,甚至仅仅是做好一项工作,也需要发心。
如果你始终不能理清自己的发心,不管你目前从事什么,状态如何,你的未来还是未知,棋子未落,前途未卜。
“发心”指明了后面所有的路线,每个人都应对生命做认真的探索和思考,握住那些根本,在根本上发力,然后用行动来证明自己的发心。
3.使命的重要性
本公司的使命:用我们的核心技术,追求全员物心幸福,百姓放心,顾客满意,社会公认。
使命是企业决策的依据,选人的标准,产品的灵魂,经营的指南针。
4.发心与使命是什么关系?
发心是我们个人的,而使命是企业的。使命回答的是“本企业是做什么的”,发心回答的是“我为什么做这项事业”。使命的主语是企业,发心的主语是个人。使命与发心在内容阐述上很接近,在发心中,除了“对社会(顾客)的责任”“对员工的责任”更包括“对自己人生的责任”这一条。
5.“体相用”的运用
在书中,李柏映老师还引入了“体相用”的哲学思维来解析企业。体,即事物的缘起,因何而生;相,即事物的组成、运作、显现;用,即事物的作用、价值、意义。这种整体性的思维方式,让我们更加深入地理解了企业的本质和运行规律。企业家和个人的使命是创造财富,这是每个人的职业使命,是“体”;而当个人财富达到一定程度时,为社会创造财富则成为每个人自己的“用”。这种对财富的取舍之道,不仅体现了企业家和个人的智慧,更体现了他的社会责任感。
传统文化重要经典《易经》中谈到了“三易”:不易、变易、简易。这个道理同样适合分析企业的体相用。
使命是体,不易,企业之舵,定盘星,必须牢牢守住。
经营是相,变易,人、财、物,研发、制造、销售,因体而动,与时俱进。
价值是用,简易,怎样让顾客买起来方便,用起来欢喜,这正是企业要努力的方向。
守住不易,善于变易,追求简易。这样做企业,思路就非常清晰了。
6. 如何做好一家企业?
第一,企业想要盈利,发展,必须保证它的社会价值。
第二,想要实现社会价值,达用必先明体,知缘起,知道一家企业本应是做什么的。
第三,明体之后,在相上下功夫,依据企业本来的缘起,抓团队,抓产品,抓营销等。
第四,握住体,运作相,观察用,企业就会走上正轨,保证生存与发展。
7.正确的发心和不正确的发心
有正确发心的人:做事欢喜、有力量、助缘多、有能力、阳光自信、团结、接受现实、有目标方向、能忍耐、有贵人、无畏惧过失少、目光坚定、无抱怨、无借口、有干劲、宽容、坦然接受不动摇、能感动他人、可利益大众、会想尽办法、得道多助、以苦为乐、坦荡、不断精进、有担当、心胸开阔、内心喜悦、充满爱有影响力、宠辱不惊、逆来顺受、少是非、少烦恼、不比较、不攀比、不浪费人生、朴实、时间不够用、人生幸福……
那么,发心不对或不足的时候,会有哪些现象?没有动力、好找借口、烦恼多、抱怨多、前行无力、恐惧多、半途而废、退缩、做少说多、失道寡助、是非多、反复、犹豫、攀缘、攀比、患得患失、虚度年华、违缘多、内忧外患、方向感不强、前途渺茫、停滞不前、不敢担当、散乱、嗔恨心、目光短浅、困难重重、人际矛盾多、理由借口多、心胸狭窄、不善于团结、计较、自私、愚痴、浪费人生、缺少引领心、情绪波动、无条理、贪着于名利、骄傲自大、成长慢、虚荣、落在事里、情绪化、小资、自我、小富即安不清静……
满怀期待下一期《了凡四训生意经》读书会的到来。
维宁书院
2025年02月12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