维宁书院第四十期读书会《了凡生意经》
——在经营中了凡,在管理中成圣
2025年3月28日下午两点,维宁书院第四十期读书会在全员期待中开幕。本期读书会聚焦于《了凡生意经》的第四讲“立命之学”与第五讲“改过之法”,通过员工的精彩分享、领导的赋能寄语以及集体的宏伟展望,展开了一场关于个人成长与企业经营的深度思想碰撞。
在“立命之学”的探讨中,多位员工结合书中的智慧与自身的实践经历,分享了对命运重塑的深刻领悟。方平以自身经历为例,讲述了自己心态的转变,即从爱找缺点转变为如今更加包容的心态,还分享了自己在立命九法中关于反省精进的心得感悟。他提到,以前自己总爱挑毛病,而现在逐渐学会更加包容他人,在与妻子的相处中,习惯说我错了,而非你错了。他通过自己投标时的亲身经历,告诫大家要时刻保持警惕,不断反省,确保不再重蹈覆辙。
吴磊则从企业管理的角度出发,分享了企业目标实现的关键在于每位员工都要有心想事成的能力。他深知确定目标后必须付诸行动,而要实现心想事成,需要全体员工的齐心协力,紧紧盯住目标,反复思索实现路径。正如书中所讲:“‘人之有志,如树之有根,立定此志。’立命还得要定住啊,不然倒掉了。立命跟定目标是一回事情。什么叫目标?‘目’就是眼睛,‘标’是眼睛看的东西。当眼睛看它的时候叫目标,你不看它就等于没有目标。所以,我们不要以为定了目标就有目标,不是的。念念在盯着这个目标,才叫有目标。这个眼讲的是心眼。所以,一定要盯住,不要让它倒掉。”否则,定了目标也是心想事不成,那就白干了。他着重指出,企业目标必须与企业使命深度融合,只有全体员工将企业使命作为行动准则,才能确保目标的真正落实。同时,他还讲述了自己初中时期上学的经历,那时的他总觉得命运不公,看不到希望、看不到未来,不肯接受自己的命运,就像书中说的是在“抗命”,而不是“认命”,上了大学以后慢慢转变了态度,就像书中讲的开始“认命”了。书中讲述的“认命”并不是妥协、更不是摆烂,认命以后,人就处于知足常乐的状态了,心里没有压力,没有胡思乱想的事,这个心最是轻松、最有力量、最幸福。所以他开始能够欣然接受自己的平庸和缺点,充分正视自己,也能够积极面对生活,自那以后一切事情真的在向着好的方向发展。所以他鼓励大家勇于接纳自己的平庸,正视不足、不抱怨,只有对认命真正的理解了,才能实现真正的觉醒。
叶倩倩以家庭为例,阐述了当下生活的福气源自祖辈的接力奋斗,而自己肩负着让家族更加兴旺的责任。她讲述了自己对三种命——抗命、认命、转命的理解。生命是有标准的,依标准你就知道自己是什么样子的生命状态。她希望通过个人努力改变孩子可能面临的困境,强调要用实际行动推动家庭发展。“德行是富贵的基础”,学习过程其实就是一个破疑生信的过程,从一开始不相信,到半信半疑,到最后坚信不疑,这就是学习的过程。她讲述了书中关于农夫与蛇的寓言故事的正确解读,农夫与蛇的故事是写给谁看的?是写给农夫看的呢,还是写给蛇看的?所以要搞清楚,不是写给农夫看的,是写给蛇看的!是在劝蛇不要忘恩负义,要知道感恩。所以啊,我们把经典都理解错了。
正如书中讲述的另一个词一样,柏总为我们赋能到,“人不为己,天诛地灭”,这个“为”是念“wèi”,还是念“wéi”?我们把经典再次理解错了。这句话误导了成千上万的人,被大家理解错了。“人不为己”的那个“为”不念“wèi”,而念“wéi”,修为的为啊。人不修为自己,天诛地灭。你一把它念成四声,那你真把自己灭掉了。修为自己,就是德行啊!
而在子女教育方面,她主张放下控制,以善念引导,尊重子女的自主性,避免盲目规划。她通过孩子写作业拖延的实例,说明了“动善念、止恶言”的重要性,强调鼓励对于孩子自信建立的关键作用。在生命的认知方面,大家讨论了认命与改命的两种观点。认命是通过反思认识生命、承认现实,旨在改命而非屈服;改命的核心在于善念,只有心怀善念,才能通过行动扭转命运。同时,她也分享了自我修养的实践方法,如止语与情绪管理、专注与目标设定等。
“改过之法”的讨论更是引发了在场全员的强烈共鸣。叶倩倩反思自己曾以负面语言打击孩子自信,如今践行“优点原则”,用优点覆盖缺点,孩子的能量明显提升。她呼吁管理者包容年轻人的试错空间,而非苛求完美。叶晓光则通过“孩子不写作业”的案例,强调要深挖问题根源,追问“为什么”而非责备结果。
就像书中讲到“务要日日知非、日日改过。一日不知非,则一日安于自是。一日无过可改,则一日无步可进。”譬如知过改过,才能转凡成圣。什么是圣人?圣人天天养正气、连根养根、孝亲敬祖。我们要走在成圣的道路上,快慢是每个人的因缘不一样,但方向不能错,所以要知过、并且改过才行啊!“通过谦德看员工的福气”,讲究修谦德就是修福气;“提高员工信心的妙方”,企业管理一定要帮助员工孝亲敬祖,唤醒员工连根养根,根深才能叶茂,才能提升员工信心,员工有信心了,随之而来的就是慢慢有了福气、有了生命力。员工有了生命力,企业就有了生命力。企业有了生命力,国家就有了生命力。国家有了生命力,天下就有了生命力。再譬如“正念生正气,正气养正念”,所有的福和祸都是从念头上来,善的念头有福,恶的念头有祸,正气有福,邪气有祸;“未论行善,先须改过”,所谓好人好(hào)事,不是好人好(hǎo)事,越是好人,越爱管闲事,老是管别人的事情,就很危险啊!所以不要先急于做善事,要先改自己的过;“改过要具备的三种心态”,耻心、畏心和勇心,改过一定要抱着这三种心态才行,所谓耻心就是知过的心,畏心就是不敢犯错误的心,勇心就是信心、勇于认错的心、有勇气改正的心;“改过的三种方法”,是在事上改、理上改和心上改,三种方法要结合运用,事上改有一定用处,但只能救急,不能救穷,也不能救命,理上改次之,心上改最佳;“改过有成的八种效验”,心神安宁、自在无忧,智慧顿开、觉察提升,遇事慧生、方法自来,及时转念、变逆为顺,正气存内、邪不可干,精诚所至、感动圣贤,身心自由、夜梦吉祥,物享丰盛、存福纳气;“最大的危险是退步”,一日不学习,则一日无智可长,“过错深重的七种表现”,心神昏塞、转头即忘,无事常生烦恼,暗室欺心、赧(nǎn)然消沮,闻正不喜、能量偏低,施惠而人反怨,夜梦颠倒,妄言失志。等等诸如这些,都是我们照着学就可以的智慧啊。
柏总在总结中犀利指出企业管理中的“被动服务”弊端,呼吁团队以专业立身,用谦德赢得持久认可。安总分享了自己每天坚持看书打卡的经历,以及对孩子的影响,同时他也意识到自身说话方式的问题并加以改进。王绎皓强调了做事要有信心、脚踏实地、心无旁骛的重要性。王总则分享了不应被标准束缚,要找到平衡实现自我成长的观点。薛飞则强调了改过需有羞耻心、重视目标、每天行动的重要性......线上的同事们也纷纷分享了他们的读书收获。
以文化为核,道术并进。活动尾声,柏总结合企业经营现状,为全员注入了发展动能。他提出立命之道在于善念,即企业的核心竞争力;改过之策则在于从细节到全局的觉察力。他要求员工既专注当下,又眼观全局,将服务意识融入日常习惯。
本书《立命之学》与《改过之法》的部分金句摘录如下:
1.事上花开,心上花不能开,要过花未全开月未全圆的生活。
2.积德百年元气厚,读书三代养人多。
3.三代不读书,不如一窝猪。
4.心想事成,心有力量了,想才真的有作用。
5.人不是那么简单的,不是一个纬度,人是丰富多彩的。用一个标准评价所有人,这个是太僵硬、太不人道的方法。
6.用分数判断人好坏,后果是很严重的。
7.不是劳动得来的,那个钱靠不住。
8.人要认命啊,未来该发生的都会发生,不该发生的不要去胡思乱想。不胡思乱想叫认命,胡思乱想叫抗命,人就累啊!
9.不带功利心看书,不仅不累,而且增长能量。
10.一切都是念头变现的,事情的生灭都是从念头的生灭演变来的。
11.道德仁义跟功名富贵本身是一件事情。人气就是道德,富贵就是我们讲的利润,本身一回事情。
12.让有德的人做官,让有才的干活。
13.做领袖,第一能力就是信心,永不放弃。
14.强势的父母一般都产弱势的孩子。
15.一个有生命力的公司卖水都能发财,一个没有生命力的公司卖黄金都赔钱。
16.管理的核心,就是提高人气,没有别的。
17.人家对你百分之百的信任,你才可以批评他。
18.管理不要以事为本,要以人为本,要以人心为本,要以人性为本,要以保护自尊心为本,否则你根本管不好人。
19.孩子的状态是由爹妈的气质所造成的。
20.养生一定要动,养心要静。
21.越是穷人,越要做善事。做善事靠心,而不靠钱。
22.真正的宽恕不是宽恕别人,而是修正自己。
23.爱是一种能力,丢掉爱,就失去了生命的能力。
24.探索是天下最笨的办法,学习是最快最直接的方法。
25.人不受教育,往往做错事,还不知错在哪里。学习是生命的第一等好事情,离开学习没啥好事情。
26.你能够控制自己的命运,控制自己当下的念头就可以把握未来的状况。
27.只有有信心的人、有勇气的人才能认错,认错恰恰能提升信心。
28.你根本不用战胜这座山,你只要战胜自己,就上了这座山。
29.公司经营最重要的是建立一个良好的氛围、建立一个强大的气场。靠制度不行,只有靠文化。
30.真正吃亏才是大善,不能吃亏还是小善。
31.人生像经营一样,无非是功过,最后看余额。
32.英雄征服天下,圣人征服自己。
33.要不敢犯错误,不要不怕犯错误,这就是威信。
34.凡是思想上的过失,通通都是大过。言行上的过失,再大也是小过。
35.傲气和傲气是相互点燃的,谦虚和谦虚是相互感染的。
36.人的气质是天生的,秉性里面带来的,唯有读书可以转变气质。
37.行有不得,皆己之德未修、感未至也。
38.人生有两大念头,一个是我帮你,一个是我错了,要常常提起来,这样一生只会有福,不会有祸。
......
读书会最后,公布了下阶段计划:4月至5月共读书目为《使命的力量》与《发心的力量》,聚焦“目标引领”与“初心坚守”。以“管理层引领+项目渗透”模式,推动读书文化向一线下沉,让经典从纸上走入业务场景,以文化促业务,向文化要利润。
“读书明理,修身利他”。活动在全体成员的合影中圆满落幕,众人的笑容交相辉映,不仅记录了一次思想的碰撞,更象征着团队向善向上的共同追求。从“立命之学”的命运重塑到“改过之法”的自我革新,本次读书会既是智慧沉淀的课堂,更是知行合一的起点。正如柏总所言:“读书不为修饰门面,而为修己利人。”维宁书院将继续以书为媒,串联个人觉醒与企业使命,为社会传递“善念经营”的深层价值。